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1页

授 课 人 常婉平 任教班级 四(3) 授课时间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写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品读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课件

程  预 设 教 学 流 程 生成补充调整   第二课时

一、比较中体会周恩来与其他同学读书目的的不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

  (一)其他同学为什么而读书?

  (二)比较周恩来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到: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体会周恩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三)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并分角色合作读。

二、补充"阅读链接",加深对周恩来的认识。

  (一)自读阅读链接内容。

  (二)指名读周恩来写下的著名诗篇: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三)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感受周恩来的救国抱负和博大胸怀。

  (四)激情诵读诗歌,指名读、齐读。

三、回顾全文,畅谈感受。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1.人物:引导学生从"不解地问"、"打破沙锅问到底"、"经常想"、"沉思"、"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处体会周恩来还是个善思的人,并学习这种品质。

2.写法:体会过渡句、过渡段的用法。

   3.感悟:交流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微子镇寄宿制小学 四 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