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第二课时) 教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第二课时) 教案第1页



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2、了解孔子主张仁政、实行礼治的政治观点。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翻译全文、理解内容、指导背诵、分析人物语言特点。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探究文本,疏通第二节

1、齐读 注意字音和停顿

2、理解字词

①陈力就列 施展 充任 职位 ②颠而不扶 跌倒 ③彼相 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④尔言过矣 错 ⑤是谁之过与 这 错 ⑥危而不持 表转折

⑦焉用 为什么 ⑧虎兕出于柙 介词从 ⑨龟玉毁于椟中 介词在

3、掌握句式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介宾短语后置

4、疏通内容

孔子不仅反对讨伐颛臾,而且认为冉有和季路对此事有责任。当即对冉有的辩解予以反驳。

①冉有是怎样辩解的?他的目的是什么?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推脱责任

②孔子在反驳时,引用了哪些话,又用了哪些比喻?

引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③引用和比喻要说明什么问题?

引用说明冉有、季路在季氏门下,却不能对季氏伐颛臾进行有效的阻止,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务。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的比喻中"危""颠"意指季氏,冉有、季路意指"不持""不扶"之相,既然"危""颠"而"不持""不扶",要"相"有什么用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的比喻中,"虎兕"喻季氏对颛臾动武,"龟玉"喻颛臾将要被毁灭,这样的话,看"虎兕"的人--冉有、季路不是有责任了吗?

因此,引用和形象的比喻,是要指出冉有和季路应认识到自己没有尽职劲责。

5、尝试背诵

活动二 再探文本,疏通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