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四 晏子治东阿 教案2
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四 晏子治东阿 教案2第1页

晏子治东阿》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掌握特殊句式;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得能力。

2、了解宴子得政治主张,学习晏子廉洁自律,一心为民的品质,认识晏子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数""诛""罪""谢""而"、"之"等词的含义和用法为重点;

2、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和文言句式,一词多义等文言基础知识为难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前预习】

1、对照注释或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的读音和含义,注意"数 、诛、死、不行、利、罪、便、再拜 "在文中的意思和"而"的用法。

2、弄清教学设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教学设计>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简介《晏子使楚》的故事

二、了解情节:

春秋时期,齐国名臣晏子受命治理东阿。上任伊始,晏子便实地调查,了解民情,制定方案,亲自指挥修筑道路,开垦荒地,维护社会治安,净化民俗民风,惩治懒人恶人,处事不卑不亢......。经过三年的精心治理,东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百姓乐业,一派兴旺景象。而此时,许多"佞人"四处告状,诉晏子治理不力,没有政绩,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齐景公召见说:"我以为你有才能才派你去治理东阿,可你越治越乱,实在令我失望,只能免了你的职务。"晏子没有强辩,而是请求齐景公再给他一次机会。此后三年,晏子不修路,不理事,不惩治懒人恶人,决狱断案,袒护豪强,甚至营私舞弊、欺上瞒下,但赞誉之声却传遍了全国,齐景公亦欲奖赏他。最终,晏子以自身的行为,告诫齐景公"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则天下治平,百姓和集"。也就是说,判断一个人是否忠诚、贤能,不能凭个人好恶,道听途说,而应客观公正、准确评价,才能慧眼识才、知人善任。

三、 通读课文,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及解释:

A、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责备

B、而君反以罪臣。 罪:责怪

C、仓库少内。 内:交纳

D、便事左右。便:能言善变。

E、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死:为动用法。F、属托不行,货赂不至。属:同"嘱"

G、并曾赋敛。曾:同"增"。

H、寡人无复与焉。与:参与,干预。

四、 结合课后练习四,辨析"而"的用法。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