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科版必修1 6.1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2)
2018-2019学年鲁科版必修1 6.1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2)第1页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惯性是所有物体的特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的能力.

2.通过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能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和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物体运动跟力的关系,在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加深对惯性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既是难点又是疑点.生活常识使人们对力和运动的关系形成了不正确的认识,通过教学要让学生们克服传统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需要下一定的功夫.

教具准备 毛巾、棉布、木板、斜面、小车、象棋、钩码、细线、硬纸板、一块两端带有滑轮的木板.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述一个小故事引入课题.故事的内容为在一辆行驶的公交车上挤满了人.由于某种原因公交车突然紧急刹车,一位男同志撞到了一位女同志身上.女同志说"瞧你这德性."男同志一脸无奈,笑着说"这不是德性,是惯性."教师问什么是惯性呢?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惯性.

课前热身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推进新课

互动1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打出去的球会停下,是因为它们受到摩擦阻力的原因.如果它们受到的摩擦阻力逐渐变小,直至没有摩擦阻力,将会怎样运动呢?

实验探究师生通过实验活动进行探究.

实验分析相同条件下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保证小车在水平轨道上开始运动的速度相同.不同条件是三种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阻力不同.观察到的现象是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长.结论是三种表面上由于存在摩擦,总要阻碍小车前进,最终要停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变化得越慢,小车前进得越远.

教师启发学生小车在比木板更光滑的平面上能前进得更远吗?能设想出小车在什么样的表面能永远运动下去吗?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有关物理学史,介绍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的观点及研究过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