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教案4
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教案4第1页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属于岳麓版教材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本单元主要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情况。

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课以美国为代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和持续多年的大萧条使资本主义经济陷入了最严重的灾难。美国摈弃了传统的经济模式,开始了资本主义的新模式。因此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的一个重点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其中心内容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为应对大危机而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进行的自我调节。具体来看,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并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与此同时,在经济学理论界发生了凯恩斯革命。罗斯福新政的实践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为二战后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

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一、了解1929年-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二、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学好本课内容,有助于学生较好的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因而本课内容非常重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

学生为高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通过对历史必修一的学习,已经对资本主义制度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以此为基础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他们有一定的自学和表达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思维活跃;但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通过师生访谈了解到,学生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发生的原因很难理解,因此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或更高的层面对历史事件人物重新认识,做到温故知新很重要。另外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但自主学习能力尚欠缺,故可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历史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从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的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三.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主题是"经济大危机",学习本课的目的是在于使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它不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这场危机的出现,许多国家对待它的态度各有不同,本课主要介绍的是罗斯福新政来应对"经济大危机",以及这个政策的结果。指导学生观察本课中的插图,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习惯和依据史料获取信息、学习历史的方法。采取多媒体教学,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倡自主探究式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学习,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增加学生探讨的时间,加强讨论的力度。通过指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