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科版必修1 第1章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2课时 教案
2018-2019学年鲁科版必修1 第1章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2课时 教案第1页

第2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

整体构思

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1)了解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了解溶液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3)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2.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掌握一种新的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浓度、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符号和单位。

  ②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溶液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三者的关系。

  ③能够熟练应用物质的量浓度处理具体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使学生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方法,并且可以初步进行实验误差分析。

  ②培养学生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实验方案和实验仪器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进行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理解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重要意义,体会化学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②体会实验过程中的相互合作与分工,学会与他人的合作性学习。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物质的量浓度这部分知识位于教材本章第三节的最后一部分,教材在此处处理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活动探究,在对所配溶液组成的表示的讨论中来建构概念。教学重点不在对配制步骤的细节要求,不要向传统教学中那样在配制的误差上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教学中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希望在20分钟内完成配制。新教材要求我们将重点放在如何组织学生研讨如何表示所配制的溶液的组成上。如何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配制是教师备课的重难点之一。教材在设计上呈现以下特点:

(1)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实验室的真实试剂瓶,明确在实验室中物质的量浓度的确是一种常用的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