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4.1生态系统和生物圈2教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4.1生态系统和生物圈2教案第1页



科目:生物 教师: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

单元(章节)课题 生态系统的稳态 本节课题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二课时) 课标要求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A)

2、生态系统的结构。(B)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环境、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等概念及关系。

     2、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3、列举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力目标: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情感目标: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建立保护环境意识。[] 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苏教版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了个体、种群、群落这几个生命层次的基础上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更高层次的剖析。本节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食物链和食物网",该内容既是衔接生态系统类型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念的很好素材,是本章的重点。 学情分析   知识:由于本节内容在初中就有所涉及,学生群落的概念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对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学生应该比较轻松,但也容易产生轻视的念头,因此,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能力与思维:学生已经认识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这些并不足以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 是一个统一整体,而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也不 清楚,但学生对捕食关系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食物链的分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提炼的课题 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教材,练习册,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个性化修改   复习导入:

  和学生共同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可分为那几大部分?接着设问切入正题:1、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什么角色?2、这些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态系统的有关内容。

  一、主动探索、师生交流、探究生态系统的成分

  出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思考: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

  2、每种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是什么?判断各种生物的营养方式。

  3、阅读教材,分析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的作用,将它们进行归类。并思考划分的标准。

  小组展示本小组的讨论成果,并请其他小组提问。遇到疑惑,教师适当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过渡:池塘中出了生物之外还有哪些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最后展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

  看书思考: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什么?

  精讲点拨:1、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由于营养联系而形成的结构称为食物链。(2)结构:一条食物链由若干个营养级按一定顺序组成。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2、食物网(1)概念:生态系统中的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所形成的更为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称为食物网。(2)食物网形成的原因:一种生物可能会由于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而在多条食物链中出现,使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成网状。

  出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思考下列问题:

  ① 图中有几条食物链?猫头鹰是第几营养级?

  ② 处于第三营养级的有哪些生物?

  ③ 蜘蛛与青蛙是什么关系?

  ④写出最长的食物链。

  小结食物网的特点:

  1、一个食物网中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每条食物链总是起于生产者,终止于最高营养级。

  2、一个食物网中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

  3、食物网中动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和竞争关系。

  4、当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则该食物链的其他生物数量都减少。

  5、当处于食物链的"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食者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6、生物的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因为污染物中的物质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不易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