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三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教学设计第1页

部编版三级上册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1 .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学习的情景,感受文字之美。

2.体会美好的校园生活,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生活的品质。

3.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4.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边读边想象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情景,感悟课文带给大家的乐趣。 重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边读边想象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情景,感悟课文带给大家的乐趣。 难点   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学习的情景,感受文字之美,体会美好的校园生活,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生活的品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你都知道哪些?

  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比如壮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回族、满族等。《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个边疆民族小学,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来到这里学习,游戏,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

今天我们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自由回答问题。

读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复习检查

  1.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

早晨 艳丽 汉字 鲜艳 衣服 安静

 装扮 粗心 读书 电影 停止

(课件出示) 提出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借助课文联系自己的校园生活,展开想象说一段校园生活场景;

(3)能借助课文中的语句和资料,了解大青树下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二、复习检查

(一) 朗读课文,思考可以分成几部分?各部分大意是什么?(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上学路上的景象。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上课时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总写大青树下的学校的美丽。

(二)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

1.文中划线使用了什么句式?使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本句是排比句,"从"字开头的排比句写出小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

 2.文章中一共提到了几个民族,作者运用了什么句式,体现了什么?

5个民族,运用"有...有...有...还有..."句式,体现了这所学校的民族特色,表明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是来自不同的民族。

3.这个学校的学生为什么穿戴不同?

  因为这个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比有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

4.读了这段话中的绚丽多彩,你能够联想到什么?

读到"绚丽多彩"眼前就出现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 不同民族服装各具特色 ,把学校装点得更加美丽。

5.这句话描写了什么?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写出了学校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孩子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心情,深化了民族小学团结欢乐的特点。

三、 品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

1.上课了,学生们在干什么?下课了同学在干什么?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2.这段文章中描写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鸟儿、蝴蝶、猴子,上课时它们在学生读课文。作者采取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些写可以使文中更加生动,形象。

3.谈谈,你对文章中"安静"一词的理解?

  通过对窗外景物的描写,突出了"安静"二字,小动物静止不动是为孩子们的书读得好听所吸引和不忍心打扰孩子们的学习,感受到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声有色。

4.作者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句话描写了孩子们课下玩耍的情景。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写成了会看热闹的人,说明孩子们生活得很幸福,愉快心情,同时突出了学校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

(四)品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

1.这段文字中描写了哪些哪些景物?

古老的铜钟

美丽的凤尾竹

2.你从"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这句话中读到了什么感情?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这就话流露出了作者的自豪之情。

(五) 回顾课文,总结全文

1.课文主旨

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自豪与赞美之情。

2.写作方法

(1)大量使用排比句。文章的第一段使用了3个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有节奏感,琅琅上口,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

(2)结尾点题。点题是用简单的话把文章的中心表达出来,在结尾点题,可以让文章结构完整,直接抒发情感。

三、拓展阅读

    课后十分钟

   "叮铃铃,叮铃铃"清脆的下课铃响了,老师刚宣布下课,同学们就一窝蜂地涌出教室。原先冷冷清清的操场变得热闹起来,像一个欢乐海洋,充满欢声笑语。

   你看,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正在激烈地打乒乓球呢!那位大哥哥刚发出球,对方就来了个猛球。大哥哥不幸被乒乓球打中了脸。哈哈!哈哈旁边的小观众开怀大笑。之后,大哥哥毫不示弱,捡起球,继续打起来。打得太精彩了!小观众们又叫了起来。   哟!这边还有大哥哥打篮球呢!那位大哥哥边跑边运着篮球,向篮框奔去。这时,大哥哥猛一跳,正想进篮。突然另一个哥哥也跳上去,把球拍走了。加油!加油!旁边的同学给球员们鼓劲儿。      

  快来看这儿,有一些同学正在玩方阵的游戏。在大正方形里面的同学正在往正方形外用脚点点 

瞧!那儿还有一些低年级同学正在玩老鹰捉小鸡。小鸡排了一个很长的队,还有一个男同学当老鹰。      

呀!那儿还有一伙女同学在跳皮筋。她们跳的种类多种多样。她们轻盈的身子在皮筋上碰来碰去,像一只只燕子在快乐地飞舞。

同学们在下课时玩的游戏多种多样,丰富极了。    

叮铃铃,叮铃铃同学们伴着愉快的铃声,高兴地跑进了教室,热闹的操场又恢复了平静。

四、课堂练习

1.阅读了课文的第一段 你觉得这个学校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2.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大家在大青树下是怎样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的,并选择其中一项写一写当时的情景。

3.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请你运用"有......有......有......还有......"句式造句。

 学生根据课件提示来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生字。

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自由朗读课文,完成相关问题。

 

 

 

 

 

 

 

 请学生分组完成,课堂展示。

 

 

 

 

 

 

 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文章,组织答案。

 

 

 

 

 

 

 

 

 

 

 思考问题,组织答案

 

 

 

 阅读课文,分析问题,小组讨论,展示 答案。

阅读课文,增长见识。

 

完成练习,加深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温故知新,复习上一节的生字、词语,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把文章分为几部分,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分析文章第一部分,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通过分析文章第二部的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通过分析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加深对最后一点段落的理解。

 总结、拓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拓展阅读,增长见识,开拓眼界。

完成练习,巩固课堂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