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祝福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祝福 学案第1页

  第2课祝_福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葬于虹桥万国公墓,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 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 评价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二)人物轶事

  1.碰壁

  有一次,鲁迅的侄女在鲁迅家作客,吃晚饭时,她说道:"你和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那么一点不像。""哪一点不像?"鲁迅问道。"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你的鼻子又扁又平。"侄女说。"你不知道,"鲁迅笑了笑,"小时候,我鼻子跟你爸爸的是一样的,只是后来才变扁变平了的。""那是为什么呢?"侄女不解地问。"那是到了后来,我住的环境比较黑暗,到处碰壁,所以把鼻子都碰扁了!"鲁迅说。

  2.我不走

  1927年4月15日,国民党在广州发动政变。事变中,中山大学遭到大搜捕,鲁迅冒着狂风暴雨设法营救被捕学生,并以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表示抗议。学校当局想利用他的声望装饰门面,都被鲁迅拒绝。中大当局拉不来鲁迅,翻脸将接近过鲁迅的人都说成"鲁迅派"或"语丝派",用尽手段孤立鲁迅。鲁迅看穿了反动派罗织罪名的伎俩,坚持继续留在广州从事创作和翻译。来访的青年朋友恳切地劝他到别的地方去。鲁迅说:"他们不是造谣说我已逃走了,逃到汉口去了吗?现在到处都是乌鸦一般黑,我就不走,也不能走。倘一走,岂不正好给他们造谣?"

  

  (一)背景链接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推翻,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