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 5.《荆轲刺秦王》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 5.《荆轲刺秦王》学案第1页

荆轲刺秦王

学习目标 考点提炼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

2.掌握常见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句式

中的状语后置 能力目标 1.分析人物言行,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

2.把握荆轲的性格特点 情感目标 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荆轲的侠义精神   

  [知作者]

   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原名刘更生,字子政,沛县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后因反对宦官下狱。成帝即位后,得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

  主要作品:在前人基础上辑录一部"楚辞体"诗歌总集《楚辞》。辑录群书时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按国别体编订为《战国策》。

  [知背景]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喜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知常识]

  1.《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0年(前460-前220)。作者不可考,西汉刘向重加整理,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保存了不少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战国策》的文章特点是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就历史散文的明白流畅来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书中说事常常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