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沪科版选修3-5 原子核结构探秘 第1课时 学案
2017-2018学年沪科版选修3-5  原子核结构探秘   第1课时  学案第1页



4.1 原子核结构探秘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会正确书写原子核的符号.2.了解质子和中子的发现过程.3.掌握核反应方程的特点,会书写核反应方程.

一、原子核的组成

[知识梳理]

1.质子的发现

从1917年起,卢瑟福就开始进行α射线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并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氢核,这就是质子,用p或H表示,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2.中子的发现

(1)卢瑟福的猜想

1920年,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内除了质子外,还存在一种质量与质子的质量大体相等但不带电的粒子,并认为这种不带电的中性粒子是由电子进入质子后形成的.

(2)查德威克的发现

1932年,查德威克对α粒子轰击铍的实验进行研究,发现产生的射线是中性粒子流,质量跟质子质量差不多,查德威克将这种粒子称为中子,用n表示.中子也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3.原子核的组成

(1)核子数:质子和中子质量差别非常微小,二者统称为核子,所以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叫核子数.

(2)电荷数(Z):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总是质子电荷的整数倍,通常用这个整数表示原子核的电荷量,叫做原子核的电荷数.

(3)质量数(A):原子核的质量等于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的总和,而质子与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所以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单个核子质量的整数倍,这个倍数叫做原子核的质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