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复习学案(2):商鞅变法(人民版选修1)
高二历史复习学案(2):商鞅变法(人民版选修1)第1页

高二历史复习学案(2):商鞅变法 (人民版选修1)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 题 复习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专题二 商鞅变法 授课时间 课时 1 主备人 内容标准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变法风潮兴起的根本原因。商鞅变法的性质问题;全面评价商鞅变法; 教学难点 从秦国改革前的有利条件看变法的成功。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与学法 【课前诊断】

1.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 A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

2.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目的在于 D

A.废除奴隶制度 B.发展封建经济

C.废除井田制 D.取得军事优势w.w.w.302edu.c.o.m

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D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4、下列关于商鞅实行的军功爵制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B

A.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B.杜绝贵族晋爵的机会

C.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D.确立地主的政治优势

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触动当时社会最深刻的措施是 C.

A.军功爵制 B.什伍制度

C.废除井田 D.建立县制

6、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其中主要的体现是 D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 ②重农抑商 ③法律严酷 ④一定程度上剥削加重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7、秦国在正式变法之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 D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民贵君轻

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8、对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 B.所有贵族不再拥有爵位

C.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9、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B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10、商鞅变法得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B

①重农抑商 ②"燔诗书而明法令" ③奖励军功 ④废除井田制 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

【知识疏理】

一、历史背景:

1、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经济:铁器牛耕提高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

3、军事(主观动力):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变法的直接推动力)

4、思想: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重点强调]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变法的内容:

内容 具体措施内容 措 施 内 容 作 用 以农致富的经济改革 [核心]

废井田,

开阡陌 "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其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鼓励农民努力耕织,生产粟帛多的,可以受到奖励,免除徭役,认为工商业是"末业",凡从事工商业或者因懒惰而陷于贫穷的,都要受到惩罚,全家大小都投入官府充当奴婢。 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 统一度量衡 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规定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人们按照爵位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婢严厉禁止私斗,凡擅自私斗者,视情节轻重处以不同刑罚. 废除"世袭世禄制" 宗室成员没有立军功者,要除掉其宗室属籍,剥夺其贵族身份,以此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严格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规定居民要登记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纠察.奖励告密,实行连坐法,一家犯法,其他各家都得举报,否则得受同等刑罚。 普遍推行

县制 商鞅变法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分全国为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 烧毁宣扬一些儒家思想,不符合新兴地主利益的诗书;根据李悝的《法经》,制订了秦律,用法律形式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 改革旧的社会

风尚习俗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制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三、商鞅变法的结果: (成功) "商鞅虽死,秦法未灭" 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四、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

1、顺应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合乎秦国国情,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实行坚决,这是成功的重要原因。

3、有充裕的时间,施行十年,令百姓能适应及接受

4、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执法如山,厉行法治,赏罚分明。("法及太子",法不阿贵)w.w.w.302edu.c.o.m

5、重农抑商,令百姓温饱,故获人民拥护。

6、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南门徙木");有全盘计划,先奖励生产军功,然后才迁都求出击。

五、商鞅变法的评价:

1、商鞅变法的性质:

商鞅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彻底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2、历史作用:

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总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的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历史局限性:商鞅变法处在一个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如:刑法严酷

(2)加重剥削压迫:如:连坐法

(3)改革不完全彻底: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4)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

(5)焚烧史书,蔑视文化:摧残了文化,压制了思想,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

(6)倡导君主独裁,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

4、商鞅变法的特点:(具体见新授课讲义)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是实行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重难点分析】

商鞅变法的启示w.w.w.302edu.c.o.m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也应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目的的。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顺应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革,是对整个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以进一步的确立与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然而,商鞅最终遭车裂而死,他的家人也遭到了他自己制定的刑律--连坐,不得不说商鞅的结局是个历史的悲剧,由此可见旧势力的顽固与改革的艰辛。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断向上的,然而在向上发展的道路中会有许多可知或不可知的阻力,因此,改革者需要更多的决心与勇气,而商鞅正是具备了这种勇气与信念,在改革中表现了义无返顾的坚毅精神和大胆而审慎的处事态度。

【典型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

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

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

1.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①实行什伍连坐制;②奖励军功;③重农抑商;

④实行县制;⑤废除井田制;⑥统一度量衡。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起来

3、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倾邻国而雄诸侯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不包括 D

A.巩固了封建小农经济 B.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

C.增强了统一战争物质力量 D.根除了土地兼并现象

2.商鞅变法涉及到的问题是 C

①行政区划; ②土地; ③奴婢; ④军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的措施不包括 C.

A.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 B.按军功大小赐给田宅

C.资财雄厚的大商人可以做官 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4、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A

①军功授爵制 ②重农抑商 ③废除井田制 ④废分封行县制 ⑤实行连坐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5、下列改革,含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是 B

A.周世宗改革 B.商鞅变法

C.管仲改革 D.王安石变法

6、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阅读下列材料: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爵。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认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者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入三十县。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商鞅变法,有哪三方面的重大措施?

①以连坐法统治人民;奖励耕战,限制工商业;建立县制。(6分)

②在经济方面,商鞅变法有何积极意义?从长远来看,商鞅的经济政策有哪些消极作用?

②商鞅变法鼓励努力生产粮食布帛,禁止弃农经商,在战国七雄争霸激烈的形势下,这一措施不仅从根本上保障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了封建经济,而且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有效的解决了战争多物质的需求,从而为秦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分)从长远角度来看,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和其他产业都会产生消极作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