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琵琶行 并序(第一课时)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琵琶行 并序(第一课时) 教案第1页

《琵琶行并序》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读音及字义,并灵活运用。

(2)进一步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的方法和技巧。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能够准确默写。

2.过程与方法

(1)诵读法:加深课文理解。

(2)合作探究:给予学生思考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启示法:多角度思考问题。

(4)比较阅读法: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

(5)借助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树立审美情趣。

【设计思路】教学三维目标的设定,依据的是文本、课后练习、教参和单元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诗歌的叙事艺术以及音乐描写特色。

【设计思路】主要基于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并参考多方资料,提取了这两个核心要点。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设计思路】课时安排为2课时,前提是有课前预习。

教案概述

《琵琶行并序》选自语文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属于阅读鉴赏课,这个单元均是唐代诗歌,是唐代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展示不同诗歌艺术特色,既注重时代横切面,亦注重纵向比较,这也是需要师生共同树立的单元观。单元目标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树立背景意识和审美情趣,把握好朗读和背诵,所以,此次课的教学设计要紧扣单元目标。此外,教学设计要事先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里的相关要求,课标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就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必修三是高一下学期的课文,高一学生初具理性思维,也有相关的诗歌学习基础,所以这次课以教参为辅助资料,侧重文本逻辑层次,题目设计多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文本内容主要是借与"天涯歌女"的偶然相逢,唱出"沦落天涯"的悲慨。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叙事和音乐描写上。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整体感知

一、课文导入

以后人所做关于"高山流水"诗歌"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引出知音话题,进而进入本篇课文。

【设计思路】"高山流水"的故事,学生学过,以学生所熟知的旧知识来引发新知识,契合学生心理,同时,文本思想内涵的一面"知音之遇",学生通读文本是可以体会到的,这与学生课前的预习小成就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