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科版选修4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平衡转化率 学案
2018-2019学年鲁科版选修4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平衡转化率 学案第1页

第2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

第1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平衡转化率

  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能够描述平衡的建立过程。2.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3.能正确书写给定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并能进行相应的简单计算。(重点)4.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及意义。(难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1.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幂之积的比值,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

  以化学反应aA+bBcC+dD为例:K=,单位:(mol·L-1)(c+d)-(a+b)。

  (3)意义

  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平衡常数的数值越大,说明反应可以进行得越完全。

  (4)影响因素

  ①内因:反应物的本身性质。

  ②外因:反应体系的温度。

  (5)应用

  ①判断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

K值 <10-5 10-5~105 >105 反应程度 很难进行 反应可逆 进行完全   ②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对化学反应aA+bBcC+dD的任意状态有浓度商: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