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第1页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在理解古诗诗句的基础上,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记忆再现,回顾诗句的内容。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古诗,它的题目是《登鹳雀楼》。愿意和老师一起背诵这首诗吗?

2.看来大家都很熟悉这首古诗,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

解诗题,知作者,读正确,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感情读,熟成诵。首先我们来"解诗题。"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雀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

(2)学习"鹳"字。书空写"雀"字。上下结构,小字头,下面的隹zhui,指短尾鸟的总称。

(3)登鹳雀楼的意思就是登上鹳雀楼。接下来我们要"知作者。"

(4)王之涣:字季陵,晋阳人,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边塞诗见长,诗境广阔,激人奋进。其冠世诗作《登鹳雀楼》几乎成了唐诗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

(一)过渡:既然这首诗这样有名,老师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把这首诗读的正确、流利,现在就给你们一个展示的机会,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古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眼前能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1.听录音,读诗。

2.指生读。

3.男女生互读。

4.轮行读。

5.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