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赤壁赋 第二课时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赤壁赋 第二课时 教案第1页

内容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时间 节次 第二课时 主备人 复备人 课题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增加文言积累,积淀文言语感。

2.体会景物描写之中深沉的感情,旷达风貌之下满腔的悲愤。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品味如散文诗一般精练优美的语言。 重点 体会景物描写之中深沉的感情,旷达风貌之下满腔的悲愤。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难点 品味如散文诗一般精练优美的语言。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

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

③新授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⑤课堂

 小结

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一、诵读、感悟、背诵

学生诵读、感悟。教师从句法、层次理路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记诵速度,逐段练习背诵。

1.第一段

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从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

指导要点

句法。"举酒属客""少焉"为散句,其余皆为骈句或近乎骈句,如"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舟"后可断,为两个六字句;"浩浩乎"一句中,去掉第一个"而"(骈体文中有些虚词只有辅助作用,常不计入),也可视为宽对。

层次理路。首句点题,"泛舟""赤壁"四字是下文写景、议论的依托。次写泛舟所见景象,而以风、水、月为主,为下文"苏子曰"一段张本;写景用虚实相济之法,先实后虚,虚景(即"浩浩乎"一句)伏下段"乐"字。

熟读成诵。

2.第二段

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嫠妇泣,六个比喻,渲染箫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哀,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指导要点

句法。这段开头是散句,次用楚辞句法(与《九歌》中"桂棹兮兰""目眇眇兮愁予"等相似)。"客有......其声呜呜然"也是散句,以下都是骈句。

层次理路。"乐"字承上。由"乐"而"歌",歌词暗写苏子胸襟,为下文"苏子曰"一段作烘托。以下写箫声,为"客曰"一段作烘托,兼伏下文苏子"问客"。

熟读成诵。 总评或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