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鲁科版选修3-4 生活中的振动 第1课时 教案
2017-2018学年鲁科版选修3-4  生活中的振动    第1课时      教案第1页

  1.4生活中的振动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阻尼振动,知道实际的振动过程是阻尼振动,了解阻尼振动的图象.

2.掌握受迫振动的概念,理解受迫振动的振幅与驱动力的频率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受迫振动与共振的概念以及产生共振的条件.(重点)

  2.受迫振动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难点)

新课导入

  情景引入:介绍桥梁因大风引起的振动而坍塌的视频;声音震碎玻璃杯的视频;船只因海浪引起的振动而侧翻的视频,引导学生初步的猜测和思考引入本节内容.

(一)阻尼振动:

1. 概念:振幅不断减小的振动叫阻尼振动,否则叫无阻尼振动。

2. 成因:振动过程中存在阻力导致系统能量减少。

3. 图像:

  特征:振幅逐渐减少为零,周期不变。

(二)受迫振动与共振:

1. 受迫振动: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产生的振动。

2. 驱动力:受迫振动的物体受到的周期性外力叫驱动力,亦称策动力、强迫力。

3. 特征:(1)其周期(频率)总等于驱动力的周期或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2)驱动力的周期(频率)与物体的固有周期(频率)相差越小,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大。

4. 图像:

(三)共振:

1. 共振的条件:,即振幅最大时。

2. 共振曲线:

(1)时,取决于驱动力的幅度及阻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