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案人教版必修一第2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案1
2018-2019学案人教版必修一第2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案1第1页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一、主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二、课型:新知识课

三、课程标准目标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同时知道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并制作分类图。

  过程与方法: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

活动探究式教学 合作探究式学习

六、教学重点: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建立分类思想,体会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体会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课】

刚才老师进教室的时候发现,上课铃都响了,可是有的同学的化学课本还没有拿出来,在书桌里找了半天。很快找到课本的同学来告诉我,怎么帮帮他?

我们每个人的书很少,有的时候都不能快速找到,那图书馆里的图书成千上万,为什么你能快速找到所需要的图书呢?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过渡】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自觉地不自觉地运用分类法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用品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1】

 在1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写出你所知道的生活中应用分类法的例子。

讨论分类的意义。

思维的发散,让学生意识到分类法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普遍存在,明确分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