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必修一 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学设计
人教版 必修一 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学设计第1页

第四章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元氏县第四中学 生物教师:牛泽红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模块第3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结构以及大致的功能,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并运用数学坐标图来表达三种方式的规律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

(2)能力方面: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理,归纳概念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思考。

3.教学重难点

重点:(1)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2)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和胞吐。

难点:主动运输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交换有了很肤浅的了解,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并且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独立思考,对生活现象提出疑问,并通过多种途径找出解决的办法.同时经过前阶段的新课程学习,他们具备了群体讨论,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论依据的能力.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方法

flash动画和PPT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