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学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学案第1页

课堂互动

  三点剖析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背景

  孔子之所以创立儒家学派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的。

  1.春秋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公田"逐渐转化为"私田",井田制逐渐瓦解,奴隶社会走向崩溃。

  2.政治上,诸侯争霸战争日益频繁,奴隶主贵族势力日益遭到削弱,新兴封建地主势力日益兴起。面对社会巨变,孔子从本阶级的利益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在思想意识和文化上,"学在官府"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学术下移,出现了私人讲学。

  4.与鲁国具有浓厚的周文化传统有关。在春秋时期,鲁国仍较多地保留了周文化的传统。

  二、孔子的主要哲学、政治主张及评价

  1.思想核心:"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1)孔子提出"仁",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理解和体贴他人,目的是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2)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正名"的主张。正名,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2.政治主张

  (1)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

  (2)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评价:"仁"是孔子政治思想中最精华的部分。这一思想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制约统治者对民众的过度盘剥,对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礼"的实质是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但"礼"的思想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制约社会下层的反叛意识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三、对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认识

  老子认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还提出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把自己放在弱者的地位。老子的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是他忽视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作无条件的循环往复,具有很大的消极性。老子的这种朴素辩证法思想,对于后世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四、孔子的思想及影响

  1.孔子搜集整理"六经",对中华民族文化承上启下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贡献。中庸观念是哲学的重要范畴,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我国人民,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哲学传统。儒家的"天人合一"论述了人和自然的统一,蕴含着生态平衡的辩证思想,这对环境保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孔子思想中"民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念、"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政治信仰等思想精华,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具有真心实意积极为人的广泛意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世界公认的"黄金规则"。现今世界更需要仁爱,"仁学"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孔子赞崇的周礼早已行不通了,但礼作为一般的政治、伦理、道德规范,哪个时代也离不开。

4.儒家倡导清正廉明的君子品格,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身体力行的君子人格,千百年来,成为中国人修养的典范。孝悌思想是儒家文化的基础,从爱父母到爱家庭,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