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三:第1课 孔子和老子【学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三:第1课  孔子和老子【学案】第1页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编制 张文海 审核 高二备课组 时间 2018/2/2

【课标要求】 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前案--梳理知识•强化双基

一、孔子的学说

【主干知识】

1.历史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主要内容

(1)思想核心:"仁"和"礼",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和"克己复礼"。

①"仁",就是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_______"之道。

②"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为了实现"礼",就必须"________"。

(2)政治主张:孔子提倡"____________"。但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哲学思想:孔子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4)教育思想

①教育原则上:孔子主张"_____________"。

②教学方法上:主张"_____________"和启发诱导。

③学习方法上:主张把学与思结合起来。

3.深远影响: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_。

【易错提醒】"仁"和"礼"并不是完全无关的两个概念

"仁"和"礼"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仁"是"礼"的内在基础和灵魂,"礼"是实现"仁"的外在手段和保障。克己复礼为"仁",只有遵循"礼"才能达到求"仁"的境界。

【名师点拨】 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期不受重视的原因

(1)客观方面:春秋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争霸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2)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深度点拨】

孔子"正名"的主张,实质上是要求恢复奴隶制社会的正常等级秩序。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春秋时期,这种主张有悖于历史发展潮流。

二、老聃与《道德经》

【主干知识】

1.历史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_______________的创始人。

2.代表著作:《道德经》。

3.哲学思想:

(1)对世界本原的认识:"_______"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是抽象化的、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

(2)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4.政治思想:倡导"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