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科版必修2 第一章第1节原子结构 学案5
2018-2019学年鲁科版必修2 第一章第1节原子结构 学案5第1页

  第1节 原子结构

知识梳理

一、原子结构

1.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

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质子、中子和电子。

(1)三微粒的性质、作用和相互关系如下: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负值表示带负电,正值表示带正电。

2.元素、核素、同位素概念的比较

(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

(2)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决定核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中子数;

②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核素;

③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一定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3)同位素:是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的总称。

①决定同位素的因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②因许多元素存在同位素,故原子种类大于元素种类;但并非所有元素都有同位素,如Na、F、Al等就没有同位素。

③同位素原子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是三种不同的核素,它们互为同位素,它们都属于氢元素。

二、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规律

1.排布规律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依能量的不同是分层排布的,其主要规律是:

(1)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3)次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不能超过32个。

(4)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