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2《 儒学的兴起》学案(人民版07版必修3)
历史:1.2《 儒学的兴起》学案(人民版07版必修3)第1页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节 儒学的兴起

学 案

【本课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2.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教师要予以适当的指导与及时而准确的评价。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重难点突破】

1.本课重点为理解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及汉代的政治、经济状况来理解这一问题。并对汉代起占主导地位的儒学与早期儒学加以比较,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各派观点的过程,以此来把握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向。

2.本课难点为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多方涉猎相关材料,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多与同学交流,请教教师以补充自己的论据和拓展观察视野,使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分析更接近真实与客观。

【重点知识整合】春秋--西汉儒家思想发展演变:

1.春秋,创立 2.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3.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4.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5.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知识梳理】

一、儒学兴起的背景(春秋战国--秦朝儒家思想的地位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的创立和发展,早期儒学在社会上很有影响,称为显学。

2.秦朝,"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压制,儒学走向低潮。

思考:战国和秦朝文化氛围有何不同?原因何在?

战国:百家争鸣:各国纷争,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学术氛围较宽松

秦朝:国家完成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巩固统一,必须加强思想控制

(1)原因:

① 秦朝统一后,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② 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圣贤言论,批评时政,不利于秦朝的统治。

③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

(2)概况

①焚书: 焚书的范围: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书+严禁私下谈论+严禁私藏禁书

不焚的书:《秦记》+博士管理的文献+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医药、卜筮、种树)

②坑儒:警告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