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2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2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案第1页

课题名称:第二章第一节 简单的分类法及其应用

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高一 授课时间: 课时: 1

课程标准描述 根据课程标准"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要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认识到分类对于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科学研究的作用,学会用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本章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大量繁杂的事物进行合理的分

类是一种科学、方便的工作方法,它在学习和研究化学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章的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其实,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学习目标   1.认识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2.学习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3.掌握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 重点 简单分类法在化学中的应用,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 难点 分类的思维及应用、化合物的分类、分类依据的选择。 导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效果及问题预设 导 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人们能迅速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原因在于管理人员已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处理,按照预定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展示图片)

对于数千万中的物质,应该如何进行分类呢? 从生活中的分类应用让学生了解分类的重要性。 思

  自主学习教材P24-25页,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一. 常见的分类法

1. 分类及其意义

把大量的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 进行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工作方法。这样,当分类标准确定之后,

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 可以帮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 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2. 常见分类方法

交叉

分类法 含义 根据 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举例 Na2CO3

树状

分类法 含义 对 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 的分类法 举例 将下列物质填入下表中的横线上(树状分类法)

O2 ,Fe,糖水,HCl ,H2CO3 ,H3PO4, Ba(OH)2 ,KNO3 ,CO2 ,CaO,NaHCO3,泥沙水,豆浆,NaOH, Al,CH3CH2OH,NH3·H2O,CH4,Cu2(OH)2CO3

二. 分散系及其分类

1.概念

分散系: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散在________________所得到的体系。

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叫分散质;

   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物质叫分散剂。

2.分类

(1) 以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物质状态分类,分散系共有___种组合方式:

分散质 分散剂

气态 气态

液态 液态

固态 固态

(2) 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分散剂为液体)

(分散质粒子直径<1nm;)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

(分散质粒子直径>100nm;)

思考一下问题:

问题1、将下列物质填入上表中的横线上(树状分类法)

O2 ,Fe,NaCl溶液,HCl ,H2CO3 ,H3PO4, Ba(OH)2 ,KNO3 ,CO2 ,CuO,泥水,蛋白质溶液

问题2、将下列物质连线(交叉分类法 )

Na2SO4 碳酸盐

Na2CO3 硫酸盐

K2SO4 钠盐

K2CO3 钾盐

分类依据1: _________________

分类依据2:

问题3、将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① H2+Cl2 ---- 2HCl↑ ( )

②CaCO3 ----- CaO+CO2↑ ( )

③Zn + H2SO4 H2↑ + ZnSO4 ( )

④HCl + NaOH NaCl + H2O ( )

⑤CuO+H2 ----Cu+H2O ( )

⑥C+O2 ---- CO2↑ ( )

问题4、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中所涉及的类别之间是什么关系?二者有何区别?举例说明。

学生研读课本,独立完成导学提纲,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