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一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学案(1)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一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学案(1)第1页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常识·速览]

  

  挣扎在现实与诗歌理想中的诗人--海子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在农村长大。海子是真正完成中国近代诗歌改革的第一人,是中国新诗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创作诗歌。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山海关卧轨自杀。海子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土地》,《大扎撒》(未完成),诗剧《太阳》(未完成)等。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13日,距海子卧轨还不到两个半月。据海子的好友回忆,海子此时在精神上已不时出现崩溃的现象。海子本人出身寒微,工作后又工资微薄,可以说是一生清贫。本来就不可能有个舒适的外部环境让他去经营自己的诗歌王国,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诗歌一直没有得到文坛的承认,甚至还屡受批评、批判,再加上海子天生的敏感和偏执等因素,一切都使他始终处于与现实的紧张关系之中。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这首诗。

  [整体·感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诗歌在清纯明丽的语言中也微微显露出诗人的孤独与逃避心理。

  [文脉·梳理]

  

① 亲人 ②灿烂前程__终成眷属__获得幸福

[文本·层析]

  二、阅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回答下面的问题。

  4.如何理解第一节中作者所选用的意象?

                                      

                                      

                                      

  【答案】  这幅生活图景里有一些清晰的意象("喂马""劈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我们姑且视动作为意象)。其中"大海"是核心意象。大海对海子来说既陌生(他出生、成长、读书、工作,都远离大海),又极有诱惑力(他有许多诗都写到大海)。这首诗创造的"大海"意象,透露诗人内心的一些动向。诗人理解的"幸福"生活是平凡人的生活,是自由、闲散人的生活,是隐逸诗人的生活。

5.诗中三次提到"幸福",含义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