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一:第4专题 赤壁赋2 教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一:第4专题 赤壁赋2 教案第1页



  科目: 主备人: 备课日期:

课 题   《赤壁赋》 第 课时 计划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体会本文"文境邈不可攀"的特点。

2.能力目标:体会本文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的特点。

3.德育目标:学习作者历经磨难后开朗乐观的豁达精神。 教学重难点 见教学目标1、 见教学目标2。 教学流程\内容\板书 关键点拨

加工润色   

   问题三:这段如何通过对比写出人生短暂?写曹操的重点在哪里?本段情感有何变化?

   学生讨论。

   明确:曹操和"吾与子"对比,说明像曹操称雄一世,也逃不脱失败的命运;更何况我们命运不济,仕途坷坎,只有"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

   麋鹿",泛舟喝酒罢了,还谈什么理想,谈什么建功立业?这是令人悲叹的啊。

  

   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这句上,为了突出像他这样的又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终同归于"空虚"的忧思悲绪上;还有这一段的对比是为了写"悲",不是为了写人生短暂。

   本段情感由喜而悲。

     师:那么,它通过客人的一段议论,用对比写出了愀然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

   明确:吾生之须臾和长江之无穷对比,说明人生短暂,如匆匆过客。

      "蜉蝣与天地,沧海与一粟"对比,说明人的渺小。

      对人生渺小而短暂这是客人抒发的第二个悲叹的原因。

     还有是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说明想长生不老而不能,只有" 托遗响 于悲风 "的悲哀。

     师: 同学们注意,这儿的"风"已不是徐来的"清风",而变成了"悲风",显示了情绪的变化,将情融于景中去抒写。

   问题四:第四段议论让人难以理解。"哀吾生之须臾"与"水与月"有什么关系?"且夫"一句与解答客的问题又有什么本质上联系?

     师:文章从第四段开始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发到哲理的畅达,进而以苏子的对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来。你看它从几个方面论述主旨?

     明确:两个层次,"且夫"表示进一步议论,属本段第二层次。

     师:第一层次扣住第三段哪一点来说理?

     明确:从"而又何羡乎"看是针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 来阐发的。

     师:从什么角度说明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

    明确: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我和万物都是永恒的。

  

     师:作者用什么修辞方法阐述"不变"的观点。

     明确:用水与月作比喻,借眼前的景来说理,寓理于景。

   以水和月为喻的一段议论,可以看出佛教禅宗对苏轼的影响。他认为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他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这种"物我一致"的观点说明了苏轼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

  

     师:第二层还是围绕同一个问题进一步说理,从什么角度来论述?

    明确:"取与不取"的角度,重点讲"取"。

   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这样议论最后又回到了"乐"上来。

   问题五:最后一段为什么以酒后一片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的景象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人生态度?

   学生讨论。

   明确:呼应开头,如"舟中"呼应"泛舟";"东方之既白"呼 应"月出东山"。结构浑然一体。最后写"客喜而笑",情感转悲为喜。

     师:此时已不是开头那种单纯的山水之乐了,"笑"说明什么?

     明确:是分外欣慰和轻松,苏轼通过自我调节达到了精神上的满足。

     师:那么后面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反衬,用"杯盘狼籍"的杂乱形象来反衬内心世界的舒坦、宁静。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朗诵四、五两段,着重体会景、情、理的交融。

   小结:常言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作者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的景物之中而忘怀了世俗的欢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达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也"不变"的哲理。

   景(山水之乐)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月出东山 徘徊斗牛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情(悲) 无枝可依

   英雄安在

   人生无常

   理(达观之乐)

   盈虚有数 物我无尽

清风明月 与子共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