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共两课时)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共两课时)第1页

课 题 11、古诗词三首 课 时 三课时 主 备   学 习

目 标 1、 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学 习

重 点 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学 习

难 点   体会三首诗中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 学 情

分 析

课前预习

1、读、写生字,自学多音字。曾

2、借助工具书理解字义和古诗的大意,勾画文中重要的字词和诗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3、查找资料了解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生平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4、划分好古诗的节奏,熟读古诗。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板书课题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写景抒情的古诗,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 预习检测与交流

1、 同桌二人轮读诗词,相互正音

2、 小组选派代表,全班展示朗读,评选出"最佳小诗人",并强调多音字:"曾"

3、 找出三首古诗中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写在田字格中,同桌互评。

4、 小组内向你的学习小伙伴介绍三首诗的作者及背景

5、 借助注释,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古诗的大意。

6、小组内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尝试解决

三、 集体展示与交流

1、 小组选派代表,分别说说三首古诗词的大意,并想象画面,其他小组可做适当补充。

2、 同桌二人互说三首古诗大意

四、 当堂巩固:

1、完成《两导两练》第一页初读点拨1小题,第三页精要交流

2、背诵三首古诗

第二课时

导学流程:

一、 导入

全班起立齐背三首古诗,回顾三首诗的大意,指名说

二、 设问导读:细细品读三首古诗词,说说这三首古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 小组合作探究

四、 集体交流反馈

相同之处:三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不同之处:

1、 体裁不同;前两首为诗,后一首为词(穿插介绍诗与词的不同之处)

2、 时间不同:前两首为秋天,最后一首为春天

3、 地点不同:三首诗描写的地点分别为:敬亭山 洞庭湖 杭州

4、 景物特点不同,诗人心境不同

第一首诗诗人通过"尽 、闲"二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环境之中,衬托出诗人独坐之时的孤寂之情。"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手法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第二首诗诗人以轻快的笔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秋月映照下的波光粼粼的湖面,宛如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第三首词诗人回忆了江南美丽的景色,抓住江花和江水的色彩之美,抒发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赞叹和怀念之情。

五、 朗读展示

体会三首诗词中诗人的不同心境,感情朗读。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试读,然后选派代表集体展示。

六、 当堂检测

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反问 D、对比

a、能不忆江南?( )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c、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七、拓展延伸

  搜集有关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