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拿来主义(第二课时)教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拿来主义(第二课时)教案第1页

 拿来主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鲁迅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的方法。

2、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的内蕴,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3、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要点]在理解课文思路基础上,理解作者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论述。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明确思路

明确:课文由"闭关主义"导致"送去主义"谈起,只是"送去"不仅有悖于"礼尚往来"的仪节,而且必定穷了自己,因此,"送去主义"当然是错误的。但是听凭"送来"就好么?难道我们受"送来"的祸害还少么?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二、理解作者对"拿来主义"的精辟阐述

1、齐声朗读5~10段课文,并进行资料导引,学生摘录其大意:

资料一(投影或多媒体)

......这些采取(旧形式的采取),并非断片的古董的杂陈,必须溶化于新作品中,那是不必赘说的事,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决不因此就会"类乎"牛羊的。

旧形式是采取,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而且,这工作是决不如旁观者所想的容易的。

《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

资料二(投影或多媒体)

中国木刻图画,从唐到明,曾经有过很体面的历史。但现存的新的木刻,却和这历史不相干。新的木刻,是受了欧洲的创作木刻的影响的。......

别的出版者,一方面还正在绍介欧美的新作,一方面则在复印中国的古刻,这也都是中国的新木刻的羽翼。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如果作者都不断的奋发,使本集能一程一程的向前走,那就会知道上文所说,实在不仅是一种奢望的了。

《且介亭杂文·〈木刻纪程〉小引》

大意:①关于文化遗产的内容,有中国古代的还包括欧美的。

②继承文化遗产的方法:"弃去蹄毛,留其精粹""采用外国的良规"。

③继承文化遗产的目的:"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

2、再次阅读课文5~10段,独立思考问题。

①思考:本文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的内容指什么?

明确: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②占用,挑选。

②思考:"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如何理解?(提示学生,参看"资料显示"上的资料,根据语境进行分析。)

③思考:为了阐述这一主张,作者以"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又指出对待这个大宅子可能出现的三种态度。即"孱头"式、"昏蛋"式、"废物"式。试结合语境,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明确:"孱头"-指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人。"昏蛋"-指盲目排外全盘否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