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教案:2.1 荒漠化的防治 教案5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教案:2.1 荒漠化的防治  教案5第1页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荒漠化的概念、危害、成因以及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演示实验,分析引起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展示新闻材料,用示意图的形式表示其因果关系,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增强社会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

荒漠化的成因

三、教学流程

(一)视频导学--"感知荒漠化"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荒漠化纪录片《我的未来在库布奇沙漠里》。

学生活动:观察并思考①库布奇沙漠在哪里?②沙漠的扩张会产生什么危害?

设计意图:赣南地区的学生对荒漠化接触和认识较少,以荒漠化视频的形式导入,不仅可以让生活在绿水青山中的学生们直观地感受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认识到荒漠化的危害,还可以引起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重视和探究兴趣。

(二)图片导思--"认识荒漠化"

教师活动:展示我国一些典型区域荒漠化的图片,讲解荒漠化的概念。

学生活动:思考这些荒漠化景观是出现在我国哪个地区,是如何引起的。

设计意图:以学生讲解和教师图片点拨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荒漠化概念的认识,并且通过各地区荒漠化图片的讲解,能深刻认识到荒漠化带来的危害。

(三)探究荒漠化成因--自然因素

1. 活动:我给西北地区做名片

小组讨论并展示交流 :给西北地区做一张名片(包含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等),并用两个字概况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设计意图:课本对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有详细介绍,所以本课设计"我给西北地区做名片"的环节让学生介绍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提高其图文转换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微课:影响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观看演示实验,填写以下实验结果。并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在荒漠化过程中分别充当了怎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