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学案(岳麓版必修2)
历史: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学案(岳麓版必修2)第1页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程标准要求

  晋商在明初利用地接北部边防之便,为官府运送军粮,将粮食运至边地交纳,获取贩盐的权力,成为富有的大盐商。后来,晋商逐渐扩大经营范围,如贩卖丝绸、铁器、茶叶、棉花、木材等。经过长期的经营和积累,晋商的财力不断壮大,到清代时,资产达百十万者不可胜数,晋商首富亢氏的资产多达数千万两。乾隆年间,晋商开始兴办票号。票号经营存款、放贷、汇兑,也可以为官府代解钱粮。晋商的活动范围极为广泛,许多人甚至走出国门,到日本、东南亚、俄罗斯等地去做生意。晋商自豪的说"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学习"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明确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商业、城市经济在各个时期的演变,提高分析、梳理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通过分析各个时期城市经济不同特点,概括分析阶段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商业与城市作为封建经济的重要补充,对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总的看违背历史发展潮流,是封建社会发展迟滞和漫长的重要因素。

自主学习精要

一、商业的产生、发展

1、原始商业的产生: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偶尔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产生了原始商业。

2、发展:

 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出现。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他们提供衣食,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庶人冲破官府的束缚,在经营商业中发家致富,成为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自由商人。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各国纷纷铸造货币,黄金、白银也开始用为货币。随着商业的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长安、洛阳 、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