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秋水 教案2(1)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秋水 教案2(1)第1页

秋水

一. 教学内容

《秋水》

二. 学习目标

1. 了解庄子及《庄子》

2. 学习本文用设喻的手法说明哲理的写法

三. 学习方法

1. 积累成语 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2. 熟读课文 以致成诵

四. 作者作品

庄子,名周,宋之蒙人。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生活极为贫困。据记载他曾住过陋巷,打过草鞋,并向监河侯借粮。楚威王闻其贤,以重金聘为相,然辞谢不就,只求适己任性,以快其意。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大师。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学派"。从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和政治观点看来,庄子无疑是一个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哲学家。由于社会的根本变化,庄子的地位无法维持,这就决定他对现实极端不满。他既不满现实,又无法反抗它,就不得不走隐居遁世的道路。他是一个悲观绝望的厌世主义者,觉得"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所以妻死则"箕踞鼓盆而歌。"因此,庄子的处世态度就是玩世不恭,随俗浮沉。他好象非常胆怯、害怕,常说"无用之用"才是"大用"。这一切都充分表现一个没落阶级的思想观点。不过,庄子的放荡不羁,蔑视礼法和权贵,以及对统治者不合作,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他还认为圣知仁义只是供统治者利用的工具,这些都是极为深刻的见解。

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风格。它首先是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亦名《南华经》,今本《庄子》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只有《内篇》可确认为庄子所作,庄子用寓言或散文表现他深邃奥妙的哲学思想,文章十之八九是寓言。

五.《秋水》全文,主要通过河伯和海若的七段对话,本意是要申述庄子齐物论和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六. 全文解析

秋水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关键字:时:名状,按时令。川:水道、河流。河:黄河。泾:通"径"。之:这样,如此。

译文:秋水依照时令及时来到,很多河流的水灌注到黄河里。水流是那样宽阔,在水的两边和水中的小洲与高出的河岸之间

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辨:"辨",辨别。焉:助词不译。然:形容词缀。以:认为

竟分不清对面的牛和马。于是乎黄河神高兴地自我得意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都在自己这里。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