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A版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性第1课时 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A版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性第1课时 教案第1页

  第四课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导入新课

  教师:《圣经》上说,上帝是造物主。上帝第一天造出了白天和黑夜,第二天造出了空气和水,第三天造出了各种各样植物,第四天造出了日月星辰,第五天造出了水中的各种动物,第六天造出了地上的各种生物和人。天地万物都造齐了,第七天就被定为休息日。

  教师:其实,关于宇宙或者地球的来源一直是古今中外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关于宇宙或者地球起源的说法也有很多,同学们听说过的有哪些呢?

  学生:有盘古、女娲、上帝等等。

  教师:是的,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很有典型性。

  展示一组图片,内容分别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上帝创造世界"等,

  教师: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上帝和神呢?自然界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自然界中的事物有什么共性呢?带着这几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堂:世界的物质性。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宇宙还是一团混沌,象个很大的鸡蛋,盘古就在其中。盘古越长越大,大约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一伸腿就感到疼痛,于是就挥起大斧,把"蛋壳"劈开。这样宇宙中轻的上升变成了天,重的下沉变成了地。又过一万八千年,天地已经凝固,撑在天地之间的盘古因为过度劳累,倒下去就再也没有起来,呼出的气变成了风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霆,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五体变成了五岳名山,须发变成了星星,血液变成了江河,皮肤、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变成了金属和玉石,汗水变成了雨露和甘霖,骨髓变成了珍珠和美玉。

  讲授新课

  一、物质的概念

  教师:我们在第一单元里知道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我们也知道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质呢?我们先来看看物质的概念。

  教师:我们看到课本29页,大家一起来读读什么是物质。

  教师:大家看看,物质这个概念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几点呢?

  教师:没错,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不过,我们还需要注意前面两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通俗地说,不管我们怎么想,它都是客观地存在,不会因为我们的意识产生而产生,不会因为我们的意识消失而消失。比如我们窗外的高山、树木,不管你看到不看到、愿意不愿意,它们都耸立在那里,是不会依赖于人的意识的。"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不是虚无飘渺的,它能为我们所感觉、抽象出来。比如我们刚才说的高山、树木,我们能够感觉到它、能看到它。

  教师:大家要注意噢,我们刚才说的高山、树木是物质,但物质是不是高山、树木呢?(物质很明显不是高山不是树木)

  教师:那怎么区分呢?我们来举个例子。苹果、雪梨是水果,大家没有意见吧?(没有)那,水果是苹果、雪梨吗?

  教师:其实,水果是对苹果、雪梨等东西的本质的概括。所以,我们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也是对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概括。

教师:而刚才我们说的高山、树木仅仅是物质的具体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