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第1页

《 轴对称图形 》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例1

  教材借助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材中没有给出严格的数学定义,只是让学生通过直观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即沿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打好基础。

  

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上下左右,在一年级下册又初步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为此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理解轴对称图形,感受其特征。再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不断深化体验。通过合作、讨论、动手操作、收集材料等手段,让学生学习新知,应用新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1. 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 使学生在认识和欣赏轴对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判断出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操作活动中发现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特征"完全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