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挑战教皇的权威(岳麓版(08版))
必修3:挑战教皇的权威(岳麓版(08版))第1页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导学

          

  提起瑞士,人们不禁会浮想连翩,那里有世界最富有的银行;那里有最诱人的"瑞士名表";那里有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日内瓦。500年前,就在这片土地上,加尔文曾经在此奋笔疾书,写下了自己对时事、对宗教的"不合时宜"的真知灼见,领导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他以自己睿智的思想,翻开了西方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5、16世纪的欧洲,探寻宗教改革的足迹。

研习教材重难点

研习点1 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

【知识梳理】

1.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

(1)文艺复兴起到了推动作用,各国的人文主义思想十分活跃。

(2)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腐败;罗马教会为树立教皇的绝对权威,宣扬因行称义。

(3)直接原因是教皇兜售赎罪券,借机剥夺民财。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

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3、兴起

针对教皇兜售赎罪券的行径,1517年,马丁·路德公布《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九十五条论纲》),宣称,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每个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在其引导下,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

4、路德教改革的影响

  路德改革后形成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深化拓展】

1、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学说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提示 马丁·路德强调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让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每一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诚和信仰使自己摆脱"罪恶",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2、请思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新教废除教阶制度、不受教皇管辖、简化宗教仪式的改革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什么样的要求?

提示 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通过宗教改革达到提高自身社会地位、反对封建专制、实现社会平等的愿望,他们希望教会制度能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来增加资本的积累,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3. "因信称义"与"因行称义"的分歧点在哪里?

提示 二者的分歧点在于怎样才能获得上帝的拯救,是听从教会、服从教规,还是相信自己。"因行称义"主张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而"因信称义" 强调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典例展示】

  马丁·路德提出了"因信称义"的学说,其真实含义是

  A.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B.人只有依靠教皇的祈祷才能得救

C.人只有购买赎罪券才能得救 D.人只有加强自身修养才能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