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夜归鹿门歌 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夜归鹿门歌 教案第1页

《夜归鹿门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本事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并能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诗人的背景与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2、通过诵读,把握诗歌情感并能背诵;

3、感知诗歌意境,感受是人的洒脱情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情感与价值观: 1.了解孟浩然的"隐逸超脱"的情感;

        2.了解诗歌宁静清幽的艺术境界。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孟浩然生平,结合课文注释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难点】鉴赏诗句中各别诗句的情感和作用,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辅助: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时候同学们都有背诵唐诗的经历,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作伴随我们成长,我背诵一首他的诗作,大家看看能不能说出他的名字?(背诵《春晓》)。初中时我们还学习过这位作家的《过故人庄》,请同学们一起背。(略)他是--孟浩然。

   看来同学们对孟浩然都比较熟悉,那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他。

二、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歌代表,虽远不如王维的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首,其书已佚。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较王本多45首,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三、解释题意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是一位隐逸诗人。40岁以前,他隐居于汉江西岸岘山南园的家中;40岁到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又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的鹿门山辟一住处,有时也去住。这首诗就是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四、吟咏诗韵、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2.学生自由诵读,并结合注释理清文意。

3.抽学生读,其他学生思考,本诗的诗眼在哪里。

4.点评学生朗读,明确诗眼"惟有幽人自来去(幽人)"。

5.学生齐读。

五、对比鉴赏、深入探究

1、解题:题目"夜归鹿门歌"中透露了哪些信息?

(生:时间、地点、时间、诗体裁)

2、如此高度凝练的语言,让我顿时觉得呢原诗太长,于是我改写了一下: "山寺钟鸣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