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教案第1页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设计

  

  1、教材、教法及学情分析

  教材: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有关ATP的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利用,以及与ADP两者的相互转化等内容。本节课教学策略,一方面,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过的与能量有关的物质、结构、生理等知识,使知识间的转接自然、顺畅,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上减少对新知识学习上的难度。第二方面,也是本节课的教学主线,即围绕"能量"展开教学,从体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例导入ATP,从其在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中的枢纽作用,以及结构特点等方面阐述ATP是能量"通货"。第三,通过本节课知识学习渗透生命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的物质与能量的输入与转化,而维持生命活动的高度有序性的教学理念。

  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从物质与能量的角度,生命系统也遵循物理和化学规律。在教学中,尽可能从多角度阐释ATP是能量"通货"的原因,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本质的看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本节在第五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物质的主动运输、蛋白质的合成、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内容都与本节知识密切相关。

  教法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情况,我从启发式教学思想出发,综合运用讲授法、探究法、直观演示法等,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具体运用如下:

  (1)讲授法

  针对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知识,比如ATP在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中的枢纽作用,以及ATP与ADP的转化等知识,运用语言优势系统地向学生系统传授新知识,并且巧妙利用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

  (2)探究法

  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激活已有知识,不但让学生在情境引导、类比推理过程中构建新概念,提升利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

  (3)直观演示法

  利用投影辅助教学,能缩短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化抽象为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学情分析

①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学习了一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必修一中也已经学习了细胞内三大能源物质的功能、线粒体和叶绿体等与能量有关的细胞结构,主动运输需要能量供给等知识,这为进一步学习ATP是能量的"通货"作了铺垫。

  ②能力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思维品质:学生对"能量"问题认知抽象,对各种能源物质的关系认知模糊。

  学法渗透

  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思维等情况,教学中我主要指导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加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相关知识,因此"温故知新,学以致用"也是本节要体现的重要教学策略。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②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③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①通过一系列问题串的设置、实例分析、类比推理等方式,提升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