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六一居士传 2课时 教案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六一居士传 2课时 教案第1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六一居士传 2课时 教案

【案例背景】

《六一居士传》是一篇欧阳修被贬后为自己写的传记。他通过对话形式,将自己号"六一居士"的原因向世人表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直是古代士子文人所倡导的一种理念,更因此而产生了我国文学的一个独现象--贬官文化。在被贬的过程中,文人士子对生命的追求和独特的精神寄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丰富了我国文学,他们把其情感寄托于其文,让我国文学灿烂辉煌。在这里让学生主动去品尝作者所确立的人性的价值,审美的价值。

据此,本案例设计以学生自读为主,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字词句的优美,在老师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发挥积极能动性,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从而挖掘诗歌所蕴含的内蕴与情感,最终实现提高鉴赏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课时目标、内容如下:

2课时,注重字词音的掌握,重点品味诗歌中的怡然自得之乐以及文中主客问答的传记体形式,深入探究古代士大夫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

【案例题旨】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遵从了教师权威、知识本位和精英主义的教育价值取向,这三种教育价值观融合而成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独白式的,即承认并维护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否认并剥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与权利。随着独白式教学的缺陷在现代教育中的日益凸显,体现时代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对话式教学便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方向。新课改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更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认知、诵读、品味、鉴赏能力是一个既具备积累知识又蕴含审美情趣教育的过程。文言文教学本身就是审美过程,让学生在诵读揣摩品味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无我之境"与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相契合,与诗人的心息相通,完成对自我的审美提升。

本课意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通过多样化的朗诵来基本解读课文,在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感悟与体验。

【案例实录】

第一课时

一.知晓作者,了解背景

说明:由于学生以前学习过欧阳修的文章,所以我以《醉翁亭记》引入,勾起学生的回忆,从而走进作者。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回忆旧知识,又有利于学生从总体上去把握陶渊明的人与诗。再来就以"濮议"之争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六十四岁的欧阳修改号的心境。只有了解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学生才能更好的全面去了解文章。

二.整体感知

1.朗读:先是学生自由朗读,正字音,明句读。接着叫个别学生诵读,体会音韵美跟诗歌的情感。最后叫全班集体朗读。

说明:在这朗读过程中,我给了学生20分钟的时间。在教学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我们不能忽略的。学生只有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完成了与文本作者心灵之间的共鸣过程,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才能在课堂对话中,把这种独特感受与体验通过"这一个"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课堂对话个性俱显,精彩纷呈,使大家在这种交流与碰撞中净化心灵、完善自我,实现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而且本文语言生动,音韵铿锵,通过这一方式能够充分感受蕴藏其间的思想内涵。

2.针对学生与文本对话结果,对其不懂内容进行讲解,并对一些字、词、句进行补充教学。如: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zhé )贬谪 2.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古:辞退官职 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