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四5.1意识的本质 学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四5.1意识的本质 学案第1页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一框 意识的本质

   [学习目标]

  1.明确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

  2.理解意识的本质,培养区分物质与意识的能力。

  3.树立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进一步坚定唯物主义信念。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2)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背景材料

  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类意识,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某校高二(1)班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了以下材料:

  甲学生:铁生锈,岩石风化,水滴石穿。

  乙学生:向日葵始终向着太阳,蚯蚓受到针刺立即收缩身体。

  丙学生:狗的条件反射,在喂狗前先摇铃,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就会迅速跑来,并且嘴巴分泌唾液。

  问题探究

  (1)甲、乙、丙三学生准备的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它们对人类意识的产生有什么作用?

  (2)纯粹的运动心理能否自发地形成人的意识?意识为什么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答案:(1)甲: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乙: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丙: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不能。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因此,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