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三: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学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三: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学案】第1页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编制 杜以升 审核 高二备课组 时间 2018/2/13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课前案--梳理知识•强化双基

  一、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

【主干知识】

  1.吸取教训:孙中山认识到在不推翻清王朝的前提下进行的修补改良,根本不能抵御侵略、挽救危机。

  2.学习吸收: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丰富民主革命思想。

  3.发展特色: 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中最富特色、最具创意的部分。

  4.融铸创新:信奉进化论,欣赏美国亨利·乔治的" "思想,盛赞马克思的《资本论》。

  【重点精讲】

  三民主义的提出既是孙中山长期革命实践的总结,又是对中外民主、民本思想兼收并蓄的结果。它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朴素的重民、大同思想,也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思想和经济思想。

  二、三民主义

【主干知识】

  1.背景

  (1)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和维新派的救国方案相继失败。

  (2)孙中山上书的碰壁使其政治立场由改良转向 。

  2.提出:1905年8月,孙中山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并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3.内容

  (1)民族主义:反对 ,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2)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 ,国民一律平等。

  (3)民生主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4.意义

  (1)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指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 政府。

  (2)孙中山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重点精讲]为什么说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民权主义以"创立民国"为指导进行政治革命,在推翻封建帝制的基础上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政党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从制度上成为民族主义和民生主义最终获得解决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