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科版选修3 第1章 第2节 第1课时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学案
2018-2019学年鲁科版选修3 第1章  第2节  第1课时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学案第1页

  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课标要求]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排布的两种式子: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

  2.核外电子排布的一个顺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

  3.核外电子排布的3条原则:

  (1)能量最低原则: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通常情况下优先分布在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上。

(2)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3)洪特规则:对于基态原子,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且自旋方向相同;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半充满、全空状态时,体系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

  4.价电子:化学反应涉及的外层原子轨道上的电子。

  

  

  

  

  

  1.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概念:按照能量最低原则对能级进行排序,进而在ns、np、nd等能级符号的右上角用数字表示出电子的数目。

  ②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