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教版第二册《赤壁赋》导学案1
2018-2019学年鲁教版第二册《赤壁赋》导学案1第1页

  赤壁赋 苏轼

  【学习目标】

  1.新课程标准:

  ①细读文本,培养初步的文言语感。

  ②通过阅读鉴赏,增加对母语内涵与手法的体验。

  ③主动探究才可与文本对话,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④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课内外阅读作者在黄州的重要作品:《记承天寺夜游》、《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后赤壁赋》等。

  2.高考考纲、考点:

  ①理解重要文言实词的含义:冯、属、倚...

  ②理解重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方、固、而、如...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④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词类活用):

   舞、泣、侣、友...

  ⑤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骈散结合、景情理交融...

  

  【自主收获】

  一.认识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父苏洵,其弟苏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二.了解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何正臣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诗句进行诬陷),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1082年,被贬黄州已经两年。"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江城的一切,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这年四月,他站在江边的赤壁上,眺望如画江山,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乘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

  三.积累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壬戌( ) 酾酒( ) 桂棹( )

横槊( ) 渔樵( ) 幽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