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 人教版必修1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教案6
2018-2019学年 人教版必修1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教案6第1页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本章前两节已经介绍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及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本课是在了解前两节的知识基础之上,继续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本节教材以问题探讨为引导,通过比较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与生物膜在控制物质进出上的差异,从而大胆对物质跨膜运输的的方式提出猜想。此外,本节的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由于内容较抽象,可通过直观的动画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应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理解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及特点

  

  (2)明确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及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理,归纳概念的方法;

  

  (2)提高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探索使用图表描述生理活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合作,踊跃发言,在交流中建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严密分析的习惯,在发现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

  

  三、学生情况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的"膜"指是生物膜(这里主要是指细胞膜),而在这之前的第三章第一节学生已了解了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本节就是更详细的介绍其功能之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功能总与结构相关,本章的前两节已学习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知道生物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但学生仍存许多疑问:各种小分子、离子进入细胞时又有什么不同?细胞产生一些大分子(如分泌蛋白)又是如何出细胞膜的?教师根据学生这样的知识背景很容易把学生带进课堂。

  

  四、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