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出辞气远鄙倍 学案(3)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出辞气远鄙倍 学案(3)第1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出辞气远鄙倍 学案

  言辞谈吐之礼

  葛晨虹

  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交际工具。言辞文明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说:"言为心声,语为人镜。"语言同人的仪表仪态一样,也是内心德行的显现。

  对于言辞之美,《仪礼》中写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即语言之美在于谦恭、和气、文雅。而有德之人在交往中,"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言于人"。《诗经》中说:"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是说辞令的重要性:辞令彬彬,人民就团结;辞令动听,人民就安定。可见语言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基于言辞的重要,古代思想家在这方面作了许多论述。传统的言辞谈吐之礼中,蕴涵着一种对己对人的高度负责与尊重,值得我们借鉴和继承。但其中也有一定明哲保身的消极因素,这是时代局限性所造成的。

  言贵诚实,因此言谈诚实守信就成为言辞礼仪的首要一条。语言"丁一确二",一句为一句,关系一个人的"立诚"。《易经》说:"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讲立诚是立业的根基。

  语言诚实还显示着一个人的真诚品德。巧言令色是小人的品性,而说谎欺骗是君子所不容的。古时有位以直言参政而闻名的鲁宗道,一次他穿上百姓服装去酒馆饮酒,逢宋真宗急诏,使者很久才找到他。使者劝他另找理由,以免皇上怪罪,鲁宗道却如实上告。真宗最终因他诚实无欺而免其迟到之罪。可见在古人眼中言语诚实的重要。

  言谈还贵在守信。对别人许下诺言必须兑现,这样才可能赢得别人的信任。"言必信,行必果",这是古人对君子的基本要求。君子应当言行一致,但许多人言论和行为不一定一致。孔子说:"始吾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正因为如此,古人轻易不出言,唯恐许诺后做不到。孔子因此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还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古人一再说:"凡与人言,即当思其事之可否,可则诺,不可则不诺。若不思可否而轻诺之,事或不可行,则必不能践言矣。"因此,"一言不可以轻许人"。轻于言者,必不务于行。"言语所以文身也,轻出则有起事之患。"

古人往往由一个人言语是否诚实可信而判断其内在品性为人,这几乎成了一个鉴定人的标准:"轻于言者,必不务于行也。轻言轻动之人不可与探讨。"朱熹也曾说:"无耻的人,未曾做得一分便说十分矣,只得胡乱轻易说了,便把行不当事""人轻易言语是他此心不在。"意志不坚定的人,说话就华而不实;不守道德的人,行为就很虚伪。这即所谓神越者,其言华;德荡者,其行伪。言不妄发,人家才会相信你,这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