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3单元 第9课《说木叶》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3单元 第9课《说木叶》教案第1页

 新授课课时教案

科目:语文 教师 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

单元(章节)课题 必修五第三单元《说木叶》 本节课题 《说木叶》 课标要求   注重人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比较 "(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

  过程与方法:1.学生探究为主,师作引导; 2.指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筛选主要信息来解答有关问题,把握文意。

  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 内容比较单纯集中, 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 深入到"木" 的艺术特征谈诗歌的精微之处的表达效果, 本文看似繁琐, 其实内容并不多, 在结构疏理上可简单化。 为何用"木" 不用"树" 是全文的关键, 这是重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二就是淡化教材, 只把教材作为一个例子。 本课教材淡化的处理体现为课外的内容将要占到课时的三分之一多。 学情分析   学生的古典诗歌的积累不多, 诗歌的鉴赏能力也不高。 课文中的具体诗句学生不容易完全掌握, 但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筛选出文中主要的信息, 并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及"树叶" 和"木叶" 、 "落叶" 和"落木" 的不同意味。 课外延伸的诗歌意象的分析, 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考虑, 任务不能太多。 可以每一大组分析一首, 先让学生独自分析, 然后四人学习小组交流形成书面的文字表达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会举一反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的不同,从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难点: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意象品味练习 提炼的课题 引入课外同类文学现象, 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