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教研课《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案
苏教版数学教研课《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案第1页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84、85页。

教材简析:

  角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也是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也为进一步认识角、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出发,引导学生把实物上的角抽象出来,初步建立角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不断丰富对角的认识;在辨别、比较中提高学生运用概念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角,初步认识角和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角,初步积累认识图形活动的经验;在认识角的过程中感受角的特点,体会角的大小变化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角来自实际生活里一些物体的表面,初步培养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特点的意识。

教学重点:角的直观认识。

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准备:

  活动角、三角尺等

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引出角。从学生学过的平面图形出发,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初步认识角。

  这一部分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1.认识物体面上的角,2.抽象出图形--角,3.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4.再找身边的角,5.练习画角,6.练习巩固角的认识(完成"想想做做"第1、2两题 )。通过这几个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 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角的完整表象: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并通过辩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本质特征的认识。

三、感知角有大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