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高考学案(岳麓版必修2)
历史: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高考学案(岳麓版必修2)第1页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

  1.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天工开物》所涉及的约30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南方的水稻亩产,大多为两石或三石,有的地区达到了五六石。玉米、蕃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迅速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

  3.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1)明中叶以来,商品流通扩大,社会上广泛使用白银,商业资本异常活跃。

  (2)明中后期在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区,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手工业产品和原料的集散地,聚集了众多商贾、牙行,发展成工商业市镇。仅江南苏、松、杭、嘉、湖五府地区,明中后期便兴起了30多个市镇,到清朝前期增长到204个。

 4.农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耕地面积和人口迅速增长。明初耕地面积为8.5亿亩,清高达10亿亩左右。明代初年在籍人口数为6600余万,明末达到1亿以上。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增至4.1亿。

 5.综合国力的强盛

  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水平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

  19世纪初,世界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应有6个。

  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

  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明清盛世的综合国力较历代王朝明显提高,臻于鼎盛,在世界范围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二、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