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教案
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教案第1页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丑奴儿》并能理解它的大致意思。

2、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丑奴儿》。

3、能感受《丑奴儿》所体现的作者的为国而愁与爱国之情。

教学步骤

  一、情趣导入:

  1、课前欣赏歌曲《丑奴儿》,配图片。

  2、简介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丑奴儿令》等。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

  3、今天,我们学习就来这首《丑奴儿》,一起读。

  二、感知愁意:

  1、读的真好听,谁再来读读。

  2、读出这首词中的一个字了吗?

3、是呀,忧愁与感伤呀!让我们带着这种忧愁与感伤再来一起读。

  4、读得非常好,谁能再来把这首词节奏停顿读出来,从而更有韵律和味道?哪位同学试一试?

  三、因愁而疑:

  1、感受到了吗?什么情感?

   2、是呀?忧愁呀?感伤呀?煎熬呀?无奈呀......聚成了一个字就是愁,愁呀!愁!

  3、于是问题来了--有什么问题?(作者辛弃疾为什么而愁呀?)

  是呀,辛大词人,你为什么而愁呀?问得好,继续问?(聚焦到一个字眼--尽,这里面又包含着怎样的愁绪呢?)

  四、聚焦愁情:

1、是呀,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其实,愁乃人之常情,古代的诗人词人曾在很多作品中写道了愁字愁情。

2、聚焦品读。

▲回到唐代:一读--二问:这是一片怎样的愁情?--三还原:画面理解。

▲回到北宋:一读--二问:这是一片怎样的愁情?--三追问:作者为什么而愁?。

五、识得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