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教研课《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教案(八下人教版地理)
免费下载教研课《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教案(八下人教版地理)第1页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异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异,感悟"区域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划分的主导因素,比较它们突出的自然地理差异,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3.用事例初步说明"秦岭-淮河"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自然和人文差异,体味"秦岭-淮河" 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教学难点

  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教师首先引领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中国各种自然和人文差异进行一一梳理,感受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体味区域(中国)内部的差异性。针对如此复杂的区域,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可以将其(中国)划分成尺度更小的区域进行更细致的研究。所以,教师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区域划分,在区域划分的探究中了解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比较它们突出的地理差异,全方位理解"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的意义,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本节课以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为主要目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领者,教师在学生活动中适时进行点拨和评价,引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完成探究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中国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口、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要素分布图和各种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查找关于中国地理差异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师生共同欣赏祖国最美风光。

  设计意图:在欣赏祖国风光的过程中感受祖国各地自然差异与人文差异,为后面的中国地理差异和区域划分做铺垫。

  (一)地理差异显著

  活动:说说祖国各地的不同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美丽的祖国,风景如画,多彩多姿,请你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说说祖国各地在自然与人文等方面都有哪些差异。

2.学生小组内交流之后选代表在班集体交流。学生在集中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展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也可以利用教师课件中提供的地图或图片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预设学生回答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