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创新设计物理教科版必修2学案:第3章 第4节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2017-2018学年高中创新设计物理教科版必修2学案:第3章 第4节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第1页

  第4节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学习目标 核心提炼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3个速度--第一、二、三宇宙速度

几个关系--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正确理解人造卫星做圆周运动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一、人造卫星

  阅读教材第52页"人造卫星"部分,了解人类迈向太空的重大历史事件。

  1.1895年,俄国 宇航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在《天地幻想和天球引力效应》论文中,率先提出制造人造地球卫星的设想。

  2.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思维拓展

  宇航员在太空中离开飞船后而不落回地面,是否是由于宇航员不再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

  答案 不是。宇航员在太空中离开飞船后,依然绕地球运动,受到地球的引力提供向心力。

  二、宇宙速度

  阅读教材第52~53页"宇宙速度"部分,初步了解人造卫星的动力学原理。

数值 意义 第一宇

宙速度 7.9km/s 卫星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第二宇

宙速度 11.2km/s 使卫星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地面发射速度 第三宇

宙速度 16.7km/s 使卫星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地面发射速度   

思维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