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案教学设计第1页

        小学数学《千米和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以及质量单位克、千克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有关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知识。本单元教材有一下编写特点:

1、 加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悟知识。教材充分联系了显示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来进行教学。

2、 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在编写时,没有仅仅局限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更多地要求学生合理地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3、 注意拓展显示的视野。教材从更为广阔的天地里,让学生更多了解有关千米和吨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千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思考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和质量单位,能进行合理的估计或合理的推算。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策略:

  1、在教学认识千米时,我首先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体会原来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路程比较麻烦,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教学时,除了出现教材上所呈现的场景外,还可以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些情景。在学生具体学习1千米有多长时,让学生想一想,量一量,得出1千米=1000米,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1千米有多长,接着让学生联系周围实际场景,体验1亲密的实际长度,逐步形成和掌握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教学练习时,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认识吨时,除了教材所提供的场景外,根据学生身边的一些实际事例,初步让学生感知在计量比较重的大宗物品时,需要用吨这个单位。在学生具体感知1吨有多重时,让学生拎一拎、背一背,想一想,使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吨,并且掌握1吨=1000千克这个进率。然后通过对30个小学生体重的推算,加深对1吨的感知。

四、课时安排:

认识千米 1课时

认识吨 1课时

练习六 1课时